藏医学是中华医学的重要分支,是国家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距今已有3800多年历史,它是藏族人民在藏族原始宗教苯教医学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中华各民族医学和周边国家外医学的精华,结合藏区生存环境特点,发展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医学体系,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
【 藏医医圣——宇妥·元丹贡布】
在藏王赤松德赞时期(755—797年),从汉地、天竺、大食等地,请来了9位名医。这些名医不仅在吐蕃宫廷中为王室人员治病、保健,同时也翻译了大量医学著作。赤松德赞还选派了9名吐蕃青年向他们学习,后来这9名青年就成长为“吐蕃九大名医”,其中就有编纂藏医药发展史上里程碑巨著《四部医典》的“宇妥·元丹贡布”。
【 藏医学史上最重要的典籍——《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是藏医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它是公元8世纪时藏医医圣宇妥·元丹贡布耗时20多年编撰而成,成书后的1000多年来,历代藏医学家都把它作为学医的依据和行医的指南,它在藏医学中的重要性,相当于汉地中医里的《黄帝内经》。
【藏药的特点】
由于地域的特点,藏药中矿物药和动物药出乎意料的多——至今藏医所用的药物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约有2000多种。在藏医中,把铁浸泡成药泥、把黄金炮制成药用的金炭……珍宝、石土、金属都可入药。
青藏高原纯净无污染,气候高寒、日晒长、昼夜温差大,造就了药材成分的积累高于其他地区,药材活性高。
藏医药的特点:耐储存,一药治多病,多种药配伍。
高原药材塔黄
【藏医药的成就】
2006年藏医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医药浴法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1月,“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第40项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2018年5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八次全会上,《四部医典》全票通过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是2011年继《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后又一中华传统医学典籍入选此目录。
藏医外治疗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医外治法是指用器械或外用药物治疗身体疾病的一种方法。藏医外治法有放血、 秀巴(药物擦身)、火灸与艾灸、拔罐、霍麦(药敷)、汤药熏、穿刺、药水浴等多种方法。
藏药加持仪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露藏药加持仪式最早可追溯到8世纪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时期,中间时断时续, 西藏藏医院院长强巴赤烈主持于1988年恢复了这一历史仪轨, 藏医界德高望重的教授措如•次朗、次成坚才、班旦丹增、丹增扎西、旦增绕杰、江白加措、索朗欧珠、索朗扎巴、旦增平措等作为承修大师,使甘露藏药的加持仪式不断传承弘扬至今。
旦增平措大师(中)在药材库检查药材质量
方向院长与恩师藏医旦增平措大师
藏药“坐台”水银洗练法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始于公元8世纪的水银洗炼法是藏药最尖端的技术,囊括了藏药传统加工技术的全部精华。水银洗炼加工后的制成品“坐台”(佐太)对 是配制名贵藏成药缺一不可的重要原料。
“七十味珍珠丸”、“珊瑚七十味丸”、“仁青常觉”、“仁青芒觉”等多种药物配伍技艺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未来的年代里,藏医,将为普天下的众生做出无比慈善的救助。
——宇妥·云丹贡布
版权所有: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与光华路十字
备案号:陕ICP备19022228号-11站长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