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系列病变使脑部动脉管腔狭窄,血栓形成闭塞,脑部供血障碍而导致的脑部病变,致使脑局部缺血缺氧坏死。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缺血性脑血管病呈上升趋势,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藏医认识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恶心呕吐、肢体发麻、认知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可伴有高血压和/或眼底动脉硬化等动脉硬化的表现,若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藏医认为,该病属于白脉病范畴,由隆血两亏、三因失调引起,与中风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藏医学鼻祖宇妥·云丹贡布所撰的《四部医典》中记载:“隆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源,是黑脉和白脉进行正常生理过程中生成人体七大物质(食物精微、血、肌肉、脂肪、骨骼、骨髓、精)和排泄三种糟粕(即汗液、尿液、粪便)的动力。血是机体七大物质产生的基础。血满则人有力,脏有养;血虚则龙亏、脉瘫,脏腑受损。隆血不行,血便会在脉内瘀阻,从而引发疾病。”
·隆,是人体的一种动力,与中医的“气”的概念相似。
病因
该病主要是由隆、血相搏,引起气滞血瘀,继而使脑部的黑脉(血管)阻塞,引起白脉之海(脑)失去功能而发病。
诱因:气怒、过劳、酗酒、感冒、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动脉硬化、吸烟、酗酒、体质量异常、缺乏运动、脑血管病史等。
症状
主症:头晕、半身不遂、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语言障碍、肢体麻木、口眼歪斜、目偏不瞬、偏身麻木、偏身感觉异常;
调治指导
由于藏医学认为顺“隆”才能脉通,脉通才能血行,因此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藏医强调需遵循调和三因、活血化瘀、疏通脉道及扶正益脑的原则,临床上严格根据体质、病程、年龄及并发症等进行综合分析辨证论治。
饮食起居
加强生活及饮食上的调理,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五谷杂粮;起居上做到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睡眠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常用药物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使用上,藏医往往选择采用具有活血化淤、下泻上补、温经通络、养心补气的药品来对症进行治疗,常用的传统藏药包括七十味珍珠丸、二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一味甘露丸等。
注:以上药物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合理、规范地使用。此外,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相对比较复杂同时参与的因素较多,所以需从患者的个人体质及病情具体表现采取针对性的用药配伍方案。
版权所有: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与光华路十字
备案号:陕ICP备19022228号-11站长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