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望闻问切”朋友们都知道这是中医诊病的独特方法,而西医学常用的方法就是个中抽血化验,听诊、叩诊、触诊等等,可以说各种医学都有着不同的诊疗方法,也正是通过这些独特的诊断方法,得出最终的结果,以助于疾病的治疗。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中华民族医学奇葩藏医学独特的诊疗方法--尿诊。
藏医诊断疾病采取的尿诊属望诊范围,是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泡沫、沉淀物等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藏医独特的尿诊方法,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藏医学中被形象地比喻为诊断疾病的明镜。
明健知病
藏医学认为,尿液是人体内在分泌物,尿液当中所含的物质也是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因此人体的疾病寒热都能通过尿液表现出来。不过,作为一名藏医要想从人体排泄的尿液来诊断疾病,首要就是熟知健康者的尿液是怎么样的。
藏族医学里面把正常人尿液的颜色比作酥油热化后的淡黄色,有氨味或轻微的臊味,尿液表面逸出蒸汽和泡沫,所含物质分布均匀,自然冷却后尿液清澈而颜色呈淡黄色。
那疾病状态下的人体排出的尿液成什么颜色呢?藏医药学大致分为以下两种:
热症尿色红而黄,气味大,泡沫小,易挥发,漂浮物厚,混悬物多,散热后呈暗红色且质地混浊。
寒症尿色淡绿而清澈,气味小,泡沫大,漂浮物和混悬物少而挥发慢,散热后颜色青且质地清澈。
那如果病人到门诊来看病,作为藏医拿到了病人的尿液以后,该如何辨别尿液颜色,判断疾病呢?
说到这里啊,不得不说藏医的神奇和独特,尿诊本身就是藏医独特的诊疗方法,而在进行尿诊过程中,藏医还有着更为独特的“三时九诊”法。
何谓三时九诊法呢?
“三时”是指观察尿液冷却过程中的三个时期或阶段,分别是:热尿期、散热期和凉期。
“九诊”就是尿液变化的每一时期所观察的具体内容:热期时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及泡沫。散热期时观察尿液混悬物或漂浮物。凉期则对尿液的转变时间及转变情形,以及变化后的色泽、质地等进行观察。
【热尿期】
辨尿色以清晨排出的尿液为标本,观察尿液的颜色变化可反映出许多疾病。如尿色青而稀薄为隆;色黄为赤巴病;呈乳白色为培根病。尿色发红为血液病,橘红色为黄水病,暗红色而味大则是木布病(藏语音译,属消化系统疾病),呈菜油色为温热病或赤巴增生症。尿色或红或黄、质稠而具臭味,则为骚热或扩散伤热。尿色黑如墨汁,或如彩虹之多色不易辨识者则为中毒性疾病。颜色如混合型为多种杂病(症)。
辨尿液蒸汽
如尿液蒸汽大则是成熟热病;蒸汽小而挥发慢为隐形或陈旧热病;蒸汽时而大时而小,则为寒热交杂病。
辨尿液气味
气味臭而难闻为热症;味淡或无味为寒症。如尿中闻到有食物异味,则说明患者对该食物消化不良。
辨尿中泡沫
泡沫大而色青为“隆”病;细而发黄易挥发,为“赤巴”病;气泡如唾入水中,长期不消失者为“培根”病;气泡如鹰扑鸽群,骤然四窜,为扩散性疾病。
【散热期】
观察浮皮
当尿液冷却后,表面结有一层薄膜,称为浮皮,浮皮为脂肪分离后的糟粕。浮皮薄者为寒症,厚为热症。如静止的尿液,浮皮自然分裂成片状者,是痞块肿瘤症。
观察尿中漂浮物
尿液中的漂浮物如牛毛般细长则为“隆”病;形状如棉花团,中心部分稠密而周围较稀散为“赤巴”病;如沙砾般分散于尿中为肾脏疾病;如云朵般飘逸为肺热病,其中夹杂脓血为肺脓症;如针尖般为寒性“培根”病。
藏医大致把尿液分成三个层次:表层、中层和底层。不同部位的漂浮物表示不同部位的病症。
表层漂浮物:表明病灶在胸腹以上的心、肺部。
中层漂浮物:表明病症在上腹部,即肝脏、胆囊、胸膜层等部位。
底层漂浮物:表明病灶在下腹部,即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等部位的病变。若尿中漂浮物多或厚则表明为热性疾病,反之为寒性疾病。
【凉期】
尿液散热变凉的过程中,如蒸汽没有挥发之前尿液就转变性质则为热性疾病;相反为寒性疾病;按照时间段逐渐转变,为寒热平稳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尿液变凉、性质稳定后,如尿液发白或青但漂浮物却甚多且厚,实为热症,这就是假寒真热;相反如尿色红中带黄,状似热症,但气味淡,漂浮物少,实为寒症,这就是假热真寒。上述症状提示我们在诊断疾病时不能只看表象而导致错觉,而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
总之,藏族人民居住在高原地带,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这也给求医问药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当人们患病后、行动不便或路途遥远,出行不方便时,患病以后该怎么办呢?我们的藏医靠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了神奇的尿诊,通过尿诊来辅助诊断治疗疾病,也就是病人可以不到场,可由家人携带病人尿液让医生进行诊断,这一创造也给广大藏族同胞诊病看病带来了便利和帮助。
版权所有:西安雁塔甘露医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与光华路十字
备案号:陕ICP备19022228号-11站长地图